最新消息:

MySQL配置

mysql admin 2636浏览 0评论

MySQL用得比较多的引擎是MyISAM,InnoDB,这里的配置或以InnoDB为主,或以MyISAM为主而论,混合使用配置比较复杂,内存难以平衡。另外,这些配置都是global变量,而非Per-Connection变量。这些global变量依赖于硬件和存储引擎的使用,而per-connection变量与特定的访问量相关。

key_buffer_size
  • MyISAM键缓冲。对MyISAM很重要,缓存MyISAM表索引数据。
  • MyISAM只缓存索引数据,概不缓存行数据,行数据交给OS页面缓存(OS page cache)
  • 若主要使用myisam,推荐设置可用RAM的20%~50%,更多的内存留给OS,缓存从*.MYD读取的行数据。
  • 设置太大,浪费内存空间,设置太小缓存命中率低
    • *du –sch `find /usr/lib/mysql –name “*.MYI”`统计当下索引文件大小。一般,key_buffer_size设置比它大一些即可,写入负载不大的话,大10%就可以。
    • *观察高峰期的缓存命中率,以及key buffer使用率
    • *1-key_reads/key_read_requests 即是缓存命中率(可达99.99%)
    • *key_blocks_unused * key_cache_block_size / key_buffer_size
  • 若主要使用innodb,更多的内存应该分给BP(innodb buffer pool)。
  • 即便全是innodb表,没用MyISAM,也有必要设置该值用于缓存临时表之索引,推荐32MB
innodb_buffer_pool_size
  • Innodb缓冲池(本文简写BP)。对Innodb很重要。
  • Innodb不依赖OS,而自己缓存了所有数据,包括索引数据,行数据,等等。这点跟myisam有差别。
  • 应该把它设置得大一些,建议设置为可用RAM的70~80%。
  • 大虽好,但不要过于太大。
    • *查询或更新需要对BP加锁,影响并发
    • *BP有一块buffer用于插入缓冲。在插入的时候,先写入内存,之后再合并后顺序写入磁盘。在命并到磁盘上的时候,会引发较大的IO操作,对实时操作造成影响(看上去是抖动,tps变低)
    • *查看BP状态(show status like ‘innodb_buffer_pool_%’),单位是page(16kb),尤其是Innodb_buffer_pool_wait_free要小。
  • Mysql会定时(每10s)将脏页刷新到磁盘,或100页或10页。
  • 要是脏页太多,超过了指定数量(参见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),Mysql则会每秒刷100页脏页。
innodb_log_file_size
  • 事物日志文件大小,即redo log文件大小。
  • InnoDB默认一组2个redo log文件,以环结构写入。
  • 变量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s指定redo log文件数量。不宜太多,一般2~3个redo log文件。
  • Redo log文件写满后,会将部分drity page同步到磁盘。可以观察Innodb_log_waits值
  • 根据服务器负载,推荐选择设置64-512MB,可以是BP的25%。
  • 值越大,也就更少的checkpoint,更好的性能,但恢复时间较长。如此,高写入负载,尤其是大数据集,它对性能影响较大
innodb_log_buffer_size
  • Redo log缓冲区,单位不是page(16kb)
  • 默认大小为8M,可以应付中等强度写入负载。要是更新操作峰值或者负载较大,应该加大该值,推荐8-16MB。
  • 过大的设置该值,会浪费内存空间。redo log只在这片内存区至多大约暂停1秒,就被刷至磁盘。
  • Mysql每隔1秒和10秒会刷新redo log至磁盘
  • 每60秒观察Innodb_os_log_written值,60s是一个经验值。
  • 每次事物commit时,mysql默认将redo log刷新至磁盘。参见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。
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
  • 事物commit时,mysql对redo log buffer的操作。
  • 三个可选值0,1,2
    • * 0 啥都不做,不write(),也不fsync()。
    • * 1 同步IO,确定将redo log同步写入磁盘,即write(),又fsync()。也是mysql默认值。
    • * 2 只write(),不fsync(),即不确认写入磁盘,可能还在OS page cache
  • 默认值1,确保了,但给mysql带来较大的I/O压力。推荐设置2
  • 同步IO,调用fsync(),还是设置open()的O_SYNC,参见innodb_flush_method
innodb_flush_method
  • Innodb数据刷新(flush)的方法。
  • 可选取值有Fdatasync, O_DSYNC, O_DIRECT
    • *Fdatasync
      调用open(“./ib_logfile0”, …),不设置O_SYNC, 但调用fsync()
      调用open(“./ibdata1”, …),不设置O_SYNC, 但调用fsync()
    • *O_DSYNC,
      调用open(“./ib_logfile0”, …),设置O_SYNC, 不调用fsync()
      调用open(“./ibdata1”, …),不设置O_SYNC,但调用fsync()
    • *O_DIRECT
      调用open(“./ib_logfile0”, …),不设置O_DIRECT, 调用fsync()
      调用open(“./ibdata1”, …),设置O_DIRECT,调用fsync()
  • 取值O_DIRECT,不影响ib_logfile*,但影响ibdata*,通过调用fcntl()给ibdata*文件设置O_DIRECT标志。该值意味跳过OS页面缓存。
  • 取值O_DSYNC,并不影响ibdata*,但影响ib_logfile*文件。该值意味着,每个write()调用直到I/O操作完成后才返回,故会阻塞调用过程。
sync_binlog
  • 决定Innodb同步bin log至磁盘的频率。对性能影响大…
  • 默认值是0。不调用fsync(),依赖于OS调度。
  • 设置值1,较高的安全性,但代价也高。每次commit,都要求进行一次fsync()同步I/O操作。
  • 若每次commit,都进行二次fsync(),分别是redo log与bin log,访问不同的磁盘位置,较慢的磁盘搜索。
  • 若值大于0,则表示每sync_binlog次commit,进行一次fsync()调用,同步binlog。
  • 设置innodb_support_xa=0, 禁用xa支持。
innodb_doublewrite
  • innodb双写缓冲,为了避免Partial Page Writes
  • Innodb每次同步脏页到磁盘时,先将脏页同步到doubwrite buffer,再择机将数据拷贝到实际位置。
  • doublewrite buffer,是innodb表空间一块区域,即在磁盘,而非在内存。
  • 损失较小的性能,大概在5%~10%
  • 设置0值关闭innodb_doublewrite功能,不过不建这么设置。
  • 观察(show status like ‘innodb_dblwr_%’)
    • * innodb_dblwr_pages_written
    • * innodb_dblwr_writes
thread_cache_size
  • 定义了连接thread缓存数目,保存了和当前连接无关的thread。
  • MySQL总是先从thread cache中满足连接请求,直到不够用(线程缓存空了),才新建thread。
  • 每次断开连接,MySQL总会回收thread,放入thread cache,以供接下来的请求使用。
  • 新建thread与销毁thread,代价都挺高,应该尽量缓存之。
  • 观察Threads_created值,新建线程不宜多,若多时应该考滤加大thread_cache_size值
  • 每个在缓存中的线程通常占用256KB内存。
  • 每个连接线程创建的时候,mysql会给它创建thread_stack这么多内存。
table_cache
  • 表缓存,存储了能表示表的对象。打开表的开销可能不小,尽量缓存之。
  • MySQL5.1,表缓存分为2部分
    • *table_open_cache (per-connection)
    • *table_definition_cache (global)
  • 变量table_definition_cache比较好设置,把它设置得足够大,大到可以缓存所有表定义(*.frm)。
  • 持续观察Opened_tables的值,若值很大或者一直保持上升,应考滤加大table_open_cache,加大表缓存。
  • 较大的table_cache(table_open_cache),使得mysql占用较大的文件描述符,需要设置open_files_limit,以及通过命令ulimit -n开大max open files。
  • 每个线程都需要打开表,所以,可以把table_open_cache设置得大一些,它没有太大的坏处(影响不大)。
    • *参考打开表的数量
    • *参考max_connections(Connections)
    • *Peter说他见过有人将该值设置为100,000。
query_cache_size
  • (略)

转载请注明:爱开源 » MySQL配置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评论!